倒计时2天丨魏均民:打造自主产权全流程数字出版平台
第十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作为第二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北京学术周的倒计打造重要组成部分,将于9日在北京举办,时天活动以“平台支撑、丨魏怀化市某某广告媒体制造厂集约发展——让更多一流期刊脱颖而出”为主题,均民与会嘉宾将深入探讨如何优化期刊运营机制,自主字出释放发展动能,产权程数提升期刊发表服务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全流
日前,版平《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总编辑,倒计打造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魏均民围绕加强建设科技期刊强国,时天推动医学期刊集约化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丨魏接受新华网采访。均民
新华网: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是自主字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您认为应如何加强建设科技期刊强国,产权程数并不断推动医学期刊集约化高质量发展?
魏均民:当前,全流期刊集群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已是世界科技期刊发展的主流态势,也是期刊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我国科技期刊资源相对分散,绝大多数都是怀化市某某广告媒体制造厂采用借船出海的方式,借用别人的平台来进行出版、传播。我们要向科技期刊强国迈进,就应从借船出海走向造船出海,将分散的期刊出版工作进行集约,实现稿件采编、评审、生产的集中,进而做到数据、传播、运营和用户的集中,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布局,构筑完整的数字出版生态链。
我社作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集群化试点单位,依托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医学期刊知识挖掘与服务重点实验室,采用国际先进技术,结合中国期刊出版实际,不断探索、完善、升华原有的期刊集群化数字出版软、硬件,构建基于医学专业领域期刊群的数字出版和知识服务平台,作为全面调度采编、编辑、出版、传播各环节的融合出版智能化中枢,赋能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缩短稿件刊出时滞,吸引优质稿件回流,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大大提升了中国医学科技期刊参与全球科学传播体系和融入世界科技期刊交流生态圈的能力,使发表在国内科技期刊内容的国际化程度以及国际显示度、影响力逐步提高。
新华网:您能否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医学期刊如何深化科技期刊体制改革,并谈谈传统科技出版社向知识服务转型的重要性?
魏均民:我社经过长期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具备一定规模、品牌和学术影响力的期刊集群,但与我国其他科技期刊一样,也存在着以编辑部为单位分散运营的问题,期刊的集约化程度尚没有达到理想状态。面对科技期刊出版领域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家对出版体制改革的要求,我社按照中华医学会“管办分离”为核心的期刊管理体制改革和“编辑与出版经营分离”为核心的期刊出版机制改革的总体思路,稳步有序推进系列杂志集约化进程。
2018年我社创办的视频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以音频和视频等全媒体手段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创刊以来,得到广大读者的高度认可和喜爱。目前,我社已建成以微信公众号矩阵、中华医学期刊网、中华医学期刊APP、微信视频号、抖音等综合的融媒体出版发布平台,整合了系列期刊资源,建成了为作者及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出版服务模式。
优质内容的价值需要先进的传播方式来呈现。我社经过9年多的持续推动,依托数字化出版平台建设,不断探索新型出版模式,助推系列期刊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研发刊社数字中台,赋能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构建基于医学专业领域期刊群的数字出版和知识服务平台。不断推出面向机构、个人、第三方平台等专业用户的垂直化知识服务产品,包括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APP、中华医学会期刊云资源服务系统(SDK服务)、中华医学知识库、远程继续教育平台等,提高服务读者、作者的知识服务能力。
新华网:刚才提到了传统科技出版社的转型,您认为我国是否需要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数字出版平台?如何鼓励重大医学研究成果率先在我国期刊、平台上发表及开发利用,让更多一流期刊脱颖而出?
魏均民:技术和平台建设是制约中国科技期刊走向世界的重要壁垒,也是一流期刊建设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国际合作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打造具有自主产权全流程数字出版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我社在2020年借助国际主流技术,通过“自主设计+委托造船”模式,成功打造独立运营的英文期刊出版传播平台MedNexus。平台与国际通用搜索引擎、出版标准化组织、重要学术索引数据库等实现顺利对接,读者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台运行稳定,访问量已超过326万次。目前平台已承载24种系列英文期刊的4.3万余篇论文,通过开放获取方式展示,并同时成为中华医学会中文系列期刊优秀论文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
新华网:我国科技期刊进入世界一流方阵意味着什么?如何可持续地“走出去”,让中国期刊,尤其是医学期刊全方位展现在国际舞台?
魏均民:2024年6月,科睿唯安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我国期刊表现优秀,19种期刊学科排名世界第一,正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期刊跻身世界一流期刊方阵,同时也意味着将会有更多全球范围内的优秀科研成果将中国科技期刊作为首发平台。在这种形势下,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才能助推中国科技期刊成功“走出去”,在国际科研学术交流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支撑我国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一是我们要破除“SCI至上”的观念,让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在祖国大地上,提升中国优秀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
二是要加快培育一批高质量的科技期刊和有实力的出版机构,加快创办重点建设和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高起点英文新刊,以旗舰期刊为核心、衍生期刊为侧翼,数字出版平台为保障,形成科技期刊的“航母”集群,抢占科技创新的新领地,掌握国际创新科研成果的首发权,争取在国际学术交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是由“借船出海”“租船出海”向“造船出海”转变,加强自助平台和自身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平台的国际化程度和期刊内容的国际显示度。让传播渠道、营销渠道走出去,推动我国科技期刊“走出去”,全方位展现在国际舞台。
新华网:您认为培育一流科技期刊(医学期刊方向)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加强?
魏均民:培育一流科技期刊,仍需继续加强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和平台等方面的建设。
一是管理制度方面。出版管理政策对期刊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019 和2021 年《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和《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两份文件的出台,为中国科技期刊进一步发展繁荣指明了方向,也凸显了科技期刊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迅猛,科研产出逐年增长,国际出版机构都在加快创办新刊,抢占科技创新的新领地,我们需要正视中国科技期刊与国际知名期刊间的差距,加大政策、项目、资金等要素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快期刊出版的转型升级和产业改革,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在国际化、数字化和市场化等多方面发力。
二是评价体系方面。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个促进中国科技期刊快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但要加大对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监督检查,彻底破除“SCI至上”的观念。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首先要让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在祖国大地上,这既是具有家国情怀的科学家的使命担当,更是我们科技期刊人重点努力的方向,任重且道远。
三是平台建设方面。我国出版业正逐步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而且呈现加速转变的态势。只有通过打造一体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将分散的期刊出版工作进行集约,实现稿件采编、评审、生产的集中,进而做到数据、传播、运营和用户的集中,转变数字化转型的经营理念,筑牢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布局,才能构筑完整的数字出版生态链,加快我国一流科技期刊建设。
【纠错】相关文章
- 据深圳报业集团旗下财中社援引外媒报道,联想在2024年10月21日已经向英格兰和威尔士高等法院EWHC)起诉了中兴通讯专利侵权,案件编号HP-2024-000038。 原告由Kirkland &2024-11-01
- 作 者丨张敏,实习生刘玉婷编 辑丨包芳鸣近日,央行北京分行、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北京住建委联合下发通知,优化离异家庭购房认贷政策。调整后,离婚不满一年且家庭名下在北京市无成套住房,执行首套住房信贷2024-11-01
- 原标题:海航空乘将全面取消戴口罩 ) 资料图4月29日晚,记者从@海南航空 方面获悉,自5月6日零时起,海航乘务员将全面取消戴口罩要求。据了解,此举系行业内首家官2024-11-01
- 来源:封面新闻2024-11-01
- 据总台记者当地时间10月27日消息,以色列军队26日夜间轰炸加沙地带北部拜特拉希亚一处收容难民的住宅,造成1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另有多人受伤、失踪。总台记者 黄元鹏)点击进入专题: 巴以冲突加剧2024-11-01
- 2024.05.07本文字数:3061,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导读:根据新政,已拥有两套住房的京籍家庭,在五环外新增一张“房票”,这让北京楼市在假期期间的成交情况备受业界关注。作者 |第一财经 吴斯旻今年2024-11-01
最新评论